你以为的自媒体
只要敢上镜,能够情绪表达,怎么也能吸引一批人。你和哪些百万UP主相比,只是没有脱下“孔乙己长衫”,腼腆、不好意思罢了。
你手上的素材一堆又一堆,竞品看了一集又一集的。网上的段子信手拈来,你的脑子清楚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,什么是大众喜欢的。
你通过构造美观的封面,设置悬念、留下钩子。发布之后,全是99+的小红点。你的点击率高高的,完播率杠杆的。很快就突破小流量池,推到了更大的流量池。这个过程就像是小溪入河再入海,没有一丝阻碍。
各大商单接踵而至,你开始苦恼起商业化和粉丝粘性的关系。你通过自媒体建立起了个人IP,能够养活自己,并考虑招人分担工作了。
实际上的自媒体
你肚子里有一些货,但是说实话也不多。你和朋友聊天都能冷场,却自信能够搞起自媒体。
你之前在文字时代,发过一些内容,也在某乎收获万粉。你发现文字平台逐渐没落,除了故事会还是故事会。不如停更。
你是一个算法,虽然不是做推荐分发的算法。但是也知道创作者运营的思路,知道打标流程、知道整体的运营逻辑。见过优质的内容,也见过各种奇怪内容。知道流量分配的28法则。
你决定重拾自媒体,因为发现自己的产品没有流量。你自信构建的产品,发布后的几个小时,小眼睛没有任何增长。自增的数据,全是来自你自己。
看着几百的曝光上百报价,你陷入沉思。工作的时候,CPM(每千次曝光)的广告,也没这么贵啊。曝光之后能干啥,ROI算不过来。
你决定重拾自媒体,因为发现某个UP主在讲你熟悉的领域。他还是某榜单的新星UP主。你看着他数十万的粉丝,和不出意外的内容,陷入了沉思。
虽然你不是啥颜值担当,也不走颜值路线。但当关掉音乐,提取文字稿后,你发现不了任何新东西。偶尔还能看见,照搬产品README(说明书)的身影。干。
一二线高净值人群,在玩一种很小众的东西,播客。你害怕出镜,这个很适合你。恰好谷歌也出了工具,能够将文本转为英文博客。于是你合计先用手上的东西,发一期播客。
没人点击、没人关注。你厚着脸皮发给你朋友,拜托他转发下。因为你知道,转赞评是很重要的质量指标。
后来你推断,是缺少本地化。于是你开始写代码搞中文播客。在你花一周时间,用TTS接口组装出能用的两人播客时,谷歌悄悄给他们的工具增加了中文支持……
你寻思着渠道不能单一,短视频大行其道。开始捣鼓音频的可视化。在开源代码的基础上,你魔改实现了音频的可视化,并且对可视化的粒子波形很满意。
你坚持日更,知道冷启动就是冷,不然为啥叫冷启动。大部分平台短则一个月、长则半年才能完成冷启动,找到你内容的受众。但是一段时间后,你发现内容讲完了。而且,用户自己也能获取的内容,为什么要听你的?
你从图书馆借来很多书,也开始细看平台的运营指导。你注意到不同平台的“调性”,也注意到人设的重要性。你开始审视之前的粒子特效,很有科技感的丑。你开始改进封面、改进标题、改进内容结构、改进收尾号召。
某些内容偶尔爆火。你想复现。是因为加了这个标签?还是因为选了这个做了封面,时长凑够10分钟?你试图重复,但是无法重复。这种随机性让人沮丧。
你的粉丝数达标,可以看到流量主广告。几百块钱、几千块钱,但是没有一个合适的。你开通商店,想试着卖点儿东西。开店瞬间,卖掉一单。你开始幻想暴富。结果下一单一周后才来到,三个月收入不到1k。
你很难受,写下一篇文字来讲自己的心路。结果却又爆了。你想明白了,你要做真实的自己。
你要向上管理,混成观众老爷们的嫡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