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以为的优绩主义
优绩主义,说白了就是,这个社会奖赏那些绩效优秀的人。绩效更优的人,值得更多的奖励、更多的资源。
这套逻辑,撑起了现代大厦的方方面面。从教育升学、到企业管理。
优绩主义许诺,你只要按照这套执行,就能够实现你想要的一切。
实际上的优绩主义
实际上,你并不知道什么是优绩主义。小时候的你,只知道做好了有奖赏。这是你关于学习的最早想法。幸运的是,这一路走过来,你被系统筛选,满足系统要求的人。你只要做好系统要求的,就没有问题。
实际上,你开始怀疑优绩主义。长大后的你,发现优绩主义似乎失灵了。优绩主义许诺的回报,并没有随着系统的升级而升级。你在工作中找不到方向,为什么晋升的是他不是你。你在爱情中迷失自己,为什么分别会有如此强的负反馈。
实际上,你陷入虚无。你认为如果优绩主义许诺的东西无法实现,那为何要遵循优绩主义。如果好好工作,却因为嫡系与否,就决定你的绩效好坏,那好好工作的意义何在。如果好好去爱,却因为激情褪去、缺少沟通和拥抱,就决定两个人的关系走向,那好好爱的意义何在。
更多的关于优绩主义的讨论,集中在精英的傲慢和社会撕裂上。你也是从这个地方接触优绩。这里没有指出好的解决办法。除了在优绩时保持谦逊,失败时不过分苛责自己,其实暗含无力倾向。
如果好好生活,缺因为意外错过,就导致亲人离去,那好好生活的意义何在。
如果我能够怎么样,就能够怎么样。是存在的,但是并非铁律。世界并不存在显性的因果。你观测到的,就是对因果的补充。
允许一切发生,只要优绩主义还未让你疲倦、未让你变成一个刻薄的人、
不理解优绩主义失败的人,那么就没关系。
在恋爱中,你可能做得及格,但是优绩主义不会奖赏你,反而也会有突发的痛苦。应允一切发生,保持模糊。主体性由自身发出,而不是外界奖赏。渴望奖赏会触发多巴胺分泌,但是奖赏落空却会触发压力系统。
对奖赏习以为常,也是人之常情。不必苛责、不必难过。爱存在、一直都在。爱自己、再爱他人。
优绩主义,实际上也是一种信仰。信仰我按规则做得不错,就应该有奖励。
这是一种驯化过程,实际上的现实有更多可能性。不能简单归因为他的失效,但是这也正是世界的精彩之处。
如果所有事物都按预期发展,那么将无趣、无味。
绩效,实际上只能反应它测量的一面,还有更多面,是无法测量的。优绩主义,实际上否定了可能性。
当然,也有不少人主张反对优绩主义。至少是明白其中的缺点。知道自己的绩效,并不是完全靠自己努力的。别人的失利,也并非失利。
但是这也造成了新的问题,信仰和方法的缺失。当一个从小到大的优绩主义获胜者,面临无法获得许诺的结果之时,那么该怎么办。
这其实也是现代性的问题。这个议题太大,up主把持不住。
其实归根结底要说的是,优绩主义有错。但是往往又只有通过优绩主义证明这点儿的人才能批判。
如果无法达到优绩,并不是个体的错。那么个体的努力是什么。你觉得蒙圈了啊。
缺少方法的指导
至少优绩主义在小范围仍然有效,不能说它无用。先按照优绩主义,相信它许诺的未来去执行。保留可能性,就是该做的全部。
工作
做得好不如马屁,不如跟着老板空降。
爱情
不是做好了,自我感觉好了,就没有问题。
爱与优绩无关
爱是一面镜子
与其思考远在天边的人和事物,不如想想如何将手上事物的部分板块做到最好。
生活
总会有意外,但是不能把意外当作优绩的惩罚。
尽信优绩不如无优绩,无优绩不如做优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