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以为的爱情
你俩相识于偶然。对方有情,你也有意。在合适的时机、合适的地点,遇上合适的人。你们一路经历甜蜜,经历挑战。身体和精神上都高度契合。
有小的摩擦,能通过沟通、改变达到一致。有外部压力和诱惑,仍坚守对方。激情褪去,仍想和对方共度一生。
你俩互为对方的真命天子。
实际上的爱情
你们相互吸引,来源于青春期的懵懂无知。一个干净聪明、一个活泼机灵。恰好是同学身份,你们互相爱慕。分不清是喜欢还是爱。
那时候的知乎,流行“爱是克制、喜欢是放肆“;”爱是铠甲、也是软肋“的金句。你不知道自己看懂了没,只是一个劲的转发文案,试图吸引对方的注意力。
你很开心。
那个时候的爱情,没有对未来的更多思考。虽然也有人早早分开,走到最后的十不足一。但最早结婚的,也是这一批人。你不明白好多恋爱故事,都发生在学校。离开许久后,才明白这是一种相对纯粹的爱。
喜欢就是喜欢,不喜欢就是不喜欢。双方约自习、约散步。没有柴米油盐的细碎、没有太多未来的焦虑。
后来的爱情,你们被工作间隔开,归置到一个小方块里。你能接触到的同龄人大幅减少。即使有朋友、朋友的朋友,六度分隔此时似乎失效。
你喜欢的,别人也喜欢。你没有自信,能够赢过其他更社会化的同事。你总是小心翼翼的探索,先是观察,才是建立自己的气场,去吸引你感兴趣的人。
你转向线上。很快发现,线上的男生、女生贴上各自的标签。受欢迎的总是这么些标签:男生180、帅气、有腹肌、A8、有稳定工作、高学历。女生年轻、漂亮、明事理、温柔、情绪稳定、独生。
在角落里,还有各种符号代称的关系。某些应用里,寻求传统关系反而成为异类。
你先看上对方的标签,然后才是去了解这个人。为了吸引对方,你竭尽全力包装自己。无尽的可能,广泛的筛选,在消磨一个人真诚待人的能力。也许下一个更乖,谁知道呢?
两个人因为孤独,走到一起。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分开。是缺乏陪伴,无法提供对方预期的价值。是没有准确察觉对方的情绪,给到错误的安慰。是自身并不完美,负面情绪过度外泄、给到对方太大压力。
如此这般,种种不一。在舞会上,我们意兴阑珊,共舞一支。却又在曲终之时,默契撤步。无论是谁先停下来,对方都心领神会。这是生活教会我们的礼仪。
你在各种地方,学习如何经营亲密关系。你看过很多书,包括经典之作《亲密关系》。你观察过很多人,无论是同龄人、还是长辈。你也陪很多人走过一些路,有些宽敞有些阴暗。
书中会讲沟通,但你发现沟通无效。长辈会说包容,但你发现包容是放纵。那些陪你走过路的人说,只筛选不改变,要变你找下一个去。你有时候会想,为什么会这样。
你想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,但却发现很难。有时候是临门一脚,有时候是错误开头,还有时候发现想逃离。你喜欢的,不过是自身美好想象的投射。当光晕褪去,你开始犹豫、开始惶恐、开始退缩。
你在权衡利弊。
所谓恋爱脑,无非是脑中的多巴胺分泌。有些人长,有些人短。这个角度来说,每个人恋爱早期都是恋爱脑。有些时候,则是依恋成了习惯。但激情总有褪去的时刻,亲密也会被物理距离阻隔。
感情淡了,是亲密关系的必修考验。如果过去的甜蜜是真,那么当下的平淡就会越痛苦。为什么对方会这样。你尝试重复过去的模式,却发现不奏效了。你想,这说明我们不合适。
幸福让人沉迷。当伴奏消失,你看过对方身上所有好的和不好的。你仍想和她再续一曲,但也要获得对方的同意,不是吗?
没有真命天子、没有完美对象。你要带你的舞伴回家,不在此流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