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别人可以
亲爱的,你总说,想找一个能懂你的人。能在你不开口,就知道内心想法的人。
为此,有过几次争吵,之后便是沉默。你说,厌倦了这种生活。
我想,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,咋知道所思所想。
你说,你不管,你就要。为什么别人家就可以。
我变成了“猜你喜欢”
我找到了别人家。他给我一片蓝色药丸,说服下就可以达到目的。药效持续一天。服下药丸,一觉醒来,我变成了“猜你喜欢”。系统在我脑子里展开,原来药丸是信息联盟的入口。所有人类的数据,都流经此处。
我找到了你的数据。
你的社会标签,你出生在哪里、成长在哪里。知道你原生家庭的幸与不幸。我看到了你的银行卡入账。知道你的工作情况,薪资水平。上次调薪还是两年前。
还有你的行为数据,你下午在炸鸡铺买了炸鸡,炸鸡叔安排得井井有条。你刚刚还在和闺蜜聊,想去做新款的美甲、打卡新开的Chiikawa旗舰店。
我还发现了一处隐秘数据。你有自己的小号,里面是一些奇怪的人。也许是你工作的同事?反正我没见你聊过。你的朋友圈部分内容屏蔽了我,好像不是很要紧。除此之外,你的购物车里的东西,是准备给我的礼物吧。
我有你所有的一度、二度联系人,上面的数据我都有。当然,也包括我自己的。我纵览当下最流行的趋势、知道最热的话题、流行歌曲、劲爆资讯。不过你对宏观经济、AI技术进展、俄乌战场也不感兴趣。
你说有话找我聊。我随即启动了关于你的推荐系统。我将前面的所有信息标签化,结合上下文,作为特征输入模型。我要预测你对我给出反应的评分、最大化我们的接触时长。
根据协同过滤,召回一些和你相似人喜欢的反应,再混搭一些热点信息。再根据因子分解机、逻辑回归,筛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反应。最后在对剩下的内容,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做精排。
系统的目标,是尽可能让你在我身上停留。我要让你得到满足。不仅是短期的刺激、还要你对我有长期的认同。要让你有新鲜感,愿意长期和我下去。
你对小狗感兴趣,我主动和你聊起这个,你很开心。其实是因为你白天刚刷到过,并留下了点赞。你想吃螃蟹,我跟你讲哪家的螃蟹好吃,告诉你怎么正确吃螃蟹。其实是因为你的一度朋友好几个都吃过了。
你觉得我变得懂你了。我能够准确把握你话外之音,点到你内心的真实想法,和你进行推拉。你喜欢这种感觉。你放下手头的事情,和我有来有回。
直至深夜,药效消失了,我接不上话。你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失落,很难过。你说,为什么我早不能这样。你说,分手吧。我接不上话,只能嗯。
其实,我看过你的数据,知道你的兴趣停留时间很短。你在厌倦我的同时,其他人的“猜你喜欢”,已经为你全力运转许久。我这片小药丸,不过是延长了这片刻的欢愉。
上瘾的背后,是系统为你构建的全景监狱。你的所思、所想、所行,看似自主,实则由系统牵引。“猜你喜欢”的代价,是我对你全面的监视,深入脑海。换来的是我对你的软性控制,以及你对我的上瘾依赖。
我不要这药丸。这种依赖足够摧毁一个人。